阅读发现法
奉贤区思言小学 陈佳妮
一、方法简介
阅读发现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老师提供的一些学习任务、问题或提示,在阅读学习中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提供批注法、摘记法、诵读法、标记法、问题引读等阅读支架,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阅读发现的主要特点。
二、操作步骤
1.课前预习,教给方法。
2.课中讲读,点拨指导。
3.课后拓展,迁移运用。
三、使用建议
1.发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学习任务或学习问题的学习是开展阅读发现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预习单或者“导学案”,教给学生阅读预习的任务与方法。如: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志,还可以用上“批注”的方式,标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产生的问题。当然,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供预习方式,教给学生阅读发现的方法。
2.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教学,充分用好、用足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课内获得和积淀阅读发现的方法。在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课内精读精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发现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运用阅读发现的方法巩固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反馈预习效果,带着阅读任务进行批注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活动;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明确的阅读任务或构建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独立阅读,提取文本信息,发现阅读答案。其间,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和评价激励作用,及时肯定学生阅读发现的有效方法,鼓励表扬学生的阅读成效,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路径,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获得知识技能的正确性。
3.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方法的迁移,将课内阅读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外阅读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课内领悟到的学法融于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以“阅读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采用“批注法”、“摘记法”、“标记法”、“诵读法”等方法,及时巩固和熟练运用“阅读发现”方法。
四、典型教学片段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着我们希望和力量”,“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则是其语文训练要素。《司马光》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以文言文的形式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通过学习阅读,让学生感悟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这一单元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来训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并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因为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的文言文,虽然字数少,文章简短,但是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课前,我提供了一份“学习预习单”:①请你朗读熟悉课文,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②在阅读预习时,请把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并做个标记,或者在旁边做一个批注;③这是一篇《司马光砸缸》的现代文,请你们比较着读一读,发现与课文不同之处的可以做个记号或批注。
上课时,我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开展精读精讲,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文言文的特点、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开展朗读教学。
第一个环节,在比较中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有意识请学生把《司马光》文言文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读准字音与停顿,再让学生阅读《司马光砸缸》的现代文。读后,让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在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大致说出:字数不同,文言文字数比较少;文章篇幅不同,文言文篇幅简短;词语难理解,文言文字词比较难理解。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了文言文体裁的特点:字数较少,篇幅简短,字词难理解。随之,老师把文言文的三个特点出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在默读圈画的交流中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这里,我通过三个步骤对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字词进行教学。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区分并理解“群儿”、“一儿”、“儿”所指何人;第二步,进行分句学习,理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借助“查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比较现代文”、“看图片理解”等方法,为孩子们理解字词提供学习支架。例如在教学:“群儿戏于庭”,抓住关键字“戏”,和现代文比较,发现就是“玩游戏”的意思,而“庭”字则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是“庭院”的意思。当讲到“一儿登瓮”时,我则出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就这样,通过逐句带领着学生揣摩字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在理解中感悟文本的意思;第三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表演,当学到“光持石击瓮破之”,我则带领学生一起做一做“持”和“击”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司马光当时的行为,进一步能体会到他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课已至此,学生们已经能够大致掌握阅读发现的方法,如比较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等,并在默读圈画的交流中理解了文言文的字词。
第三个环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朗读停顿。文言文的朗读是比较困难的,学生较难掌握其中的停顿。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我就着手让学生发现朗读的“停顿密码”,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读一读,试着划一划停顿符号。听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停顿和你一样吗?你们的朗读能显示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吗?接着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指导朗读,例如:“光/持石/击瓮/破之”。点名在人物之后要稍作停顿,不同的动作之间也要有停顿。等正确指导好停顿后,再介绍“声断其不断”的文言文朗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声断其不断的感觉。
课后,我又提供了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滥竽充数》,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阅读发现”的方法进行诵读并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习效率。当学生们掌握了阅读发现法后,不仅仅能在课前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在课堂中也可以更有效地听讲,课后的拓展也能让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也在阅读发现中提升。
教学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并掌握学习的能力。
——摘自《给教师的100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