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D1思言小学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20年下半年,疫情进入常态化,我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相关精神指示,关注 “托底”教学,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以及作业难度,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围绕区第25届教学节,依托集团资源,委托管理力量,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和“市课程教学大调研”为抓手,以区特色教师资源共享展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生成果评选等为抓手,进一步研究从学校纲要到活动设计的目标制定、细化与落实,推进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课程目标
1.优化校本课程建设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优化校本课程建设。尝试“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重点开发“布艺布趣”、“儒香耕乐园”、“STEAM小创客”课程群建设,培育校本特色课程;开设“汉唐舞蹈”、“击剑”、“书法”、“篆刻”等品牌项目,提升优质课程的辐射力。
项目 |
子课程 |
课程教师 |
项目组长 |
分管领导 |
布艺布趣 |
小织女 |
狄佳妮 |
孙怡蕾 |
何丹锋 |
土布香包 |
唐冠凤 |
|||
戳戳绣 |
王健 |
|||
纽扣DIY |
徐俊 |
|||
绳编 |
汤雪雯 |
|||
土布旗袍 |
孙怡蕾 |
|||
儒香耕乐园 |
小小种植园 |
蔡俊杰 |
仰绿苑 |
施建英 |
我的菜园 |
唐冠凤、王晓岚、蔡俊杰 |
|||
24节气综合实践 |
仰绿苑 |
|||
STEM小创客 |
无人机 |
杨燕平 |
杨燕平 |
何丹锋 |
乐高机器人 |
王晓岚 |
|||
3D打印笔 |
蔡俊杰 |
2. 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1)二十四节气:
抓住第一学期10个节气中的二个节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走进大地、制作品尝时令佳肴、诵读节气的诗歌、创作节气作品等加以推进。
(2)姓名课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加以落实:
一年级:写自己的名字,询问自己名字来源和寓意,了解简单的辈分关系…..
二年级:姓从哪里来?关于姓名的趣话和故事?……
三年级:中国名人的名和字,为什么要有“字号”?为什么这样取?了解同姓的名人….
四年级:给自己取个字号,为什么这样取?
五年级:说说字号的故事?画一张简单的家谱并做介绍分享(三代~五代?)
(3)儒香耕乐园:
结合学校“24节气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新建耕乐园项目,创设“儒香耕乐园”项目课程组,开展“我的活动”、“我的记录”、“我的发现”等探究实践活动,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语数英每个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选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一学期组织1次长时间作业,指导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学科长作业设计与探究,可以是对名人的探索、对上学路上采用不同交通方法所涉及的时间、价钱等探索;综合学科一学期指导学生做一次长时间探究作业,可以是种子发芽、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等。
3.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根据2020学年新学期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教学要求,在不串班、不串座的基础上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对课程进行删选划分,以教师进班的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学习安全有效。将课程按学科特色及各年级生额情况,划分为“330”、“少年宫”、“快乐星期五”课程;按课程类型将课程科目划分为体育类、科技类、非遗传承类、美艺制作类、学科辅导类,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求课程的多样化。
三、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导处——日常管理
教务处主要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并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2.德育处——保障管理
德育处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年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
3.教研组和项目组——组织与策划管理
教研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为师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条件。
四、设计理念
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强调书本与生活相连,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依托学科教材,选择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来进行专题研究,生成课题;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学习;活化文本资源,从书籍中吸取精神食粮,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广泛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自由活动、陶冶情操、生发灵性。
变知识的传授为问题的解决,这是研究型课程的本质特征。研究型课程之所以成为新课改课程结构中的一个亮点,与课程理念的转变密切相关,因为独特的课程理念决定了这门课程的价值与活力。
强调问题的解决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基本目标。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提出的问题是课程学习的载体。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设计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要素是课程学习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或群体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
由此可见,探究型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主要是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围绕解决问题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五、实施内容
本学期因为疫情原因,学校精简了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从学生走班制转化为教师走班制,并暂时取消了学校的330和少年宫项目,研究型课程主阵地转向日常探究课的拓展、快乐星期五以及其他一些专题活动。
(1) 开设探究课(每周一节)
探究课的开设目的主要指导学生具备和掌握探究需要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如何发现问题,确立问题,以及调查的基本方法,专题小报的制作或小论文的撰写等。
(2) 开设快乐星期五课程
本学期学校共开设汉唐舞蹈、茶艺、篆刻、乐高等共25个课程,涉及语言、艺术、体育、科技等各方面。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教师走班制进行授课。
(3)组织专题活动
定期开展专题活动,在大的活动主题下,鼓励教师和学生选择探究的小课题。如24节气系列活动中,学生可对节气的由来、习俗等方面进行探究。
(4)鼓励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将课题上报相关教师后,可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其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