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内涵促发展 向着儒香乐生长
——奉贤区思言小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第二轮精准委托管理专家团队、集团联盟的合力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给每一个孩子恒定的爱”这一办学理念,恪守“思学相携 言行合一”的校训,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品牌化发展,高品质发展。现对照学校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规范办学,弘扬高尚师德
1.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阵地,开辟“诗词中的党史”专栏,党带团、团带队,在党史学习中汲取生长的力量。落实“我为奉贤奉献什么”、“我为群众办实事”、“清洁家园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位党员分别被评为“奉贤区优秀党员”和“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案例被评为区一等奖。
2.强化师德,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学校持续开展“童心母爱”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行了“师德建设月”启动仪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相继开展了师德专题讲座、结合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第六届“十佳儒雅教师”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励教师们恪守职业道德,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喜欢的“儒雅”教师。
3.完善机制,落实“五项管理”工作。针对教育部“五项管理”33条,制定《思言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直面问题,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立德树人长效机制。通过全覆盖培训指导,宣传引导,强化责任担当,把五项管理工作细则落到实处,在每月专项督导工作监督下,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4.精彩一刻,榜样辐射助力成长。“精彩一刻”交流平台旨在鼓励教师们讲述教育教学故事,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凝聚思辨的力量。本学期有五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分享了参加区级展示活动的经验,既让他们自己提升了反思能力,也让其他教师获得了经验分享。
二、培训学习,实现专业成长
1.班子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实力。通过中心组学习、每周1次行政例会、每月一人“以会代训、议事代培”感悟分享,组织班子成员学政治、谈管理、钻业务,打造高绩效管理团队。通过学习培训活动,强化班子成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逐步提升班子成员的管理成效。落实班子成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深入年级制度,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2.专家讲座,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邀请了高永娟、吕捷、高静、王继勇等专家来校作讲座或教学指导,既有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也有对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指导。通过这些讲座,我们的教师、家长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家校沟通、亲子教育的方法,在专家引领下,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3.跟岗培训,获取快速成长能量。在精准托管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先后选派教师20多人次赴华理大学附小、教科院实验小学、徐汇区建襄小学、洪雨露名师培训基地观摩学习。通过浸润式培训,青年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效。
4.组长培训,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强化教研组长培训工作,推出了系列培训课程。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教科院实验小学校长吕捷、智行托管专家李金巧等为组长们作讲座,组长们还在教导主任陈红的带领下,赴建襄小学观摩教研组展示活动,分享了观摩的体会。系列培训有力促进了教研组长能力的提升,为加快教研团队建设赋能增值。
5.职初培训,早日站稳站好讲台。本学期,11位见习期教师上了汇报展示课,5位新招聘的教师赴恒贤小学参加了前置培训,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师徒结对方式为一年期教龄的青年教师配备了学科和班主任工作的带教老师,举行了职初教师的三笔字、板书设计等基本功培训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为职初教师打下了站稳讲台的基础。
三、德育工作,强化育人意识
1.立德树人,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依托“施建英名师工作室”及“杨佳班主任工作坊”两大平台,共开展5次班主任校本培训,1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1次全员导师制宣传,就班级管理、学生道德行为和学习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联合上师大德育专家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体化研究;2节道德与法治课校内展示,1节区内评比,3篇相关的学科教案推荐市级评比。学校创新育德工作方式,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新雅”班主任德育团队被评为奉贤区“五美五强”新青年集体。
2.言行合一,注重行规养成教育。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开展“文雅小言子行规养成工程”。本学期共进行4次“向言班级”评比,4次星级评比,每月一重点,分别在“光盘行动、班级卫生、眼保健操、劳动教育、午睡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及时反馈,着重抓整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同时培养好班干部、小小心理辅导员、小小卫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3.主题活动,弘扬传统快乐生长。本学期结合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童心向党 奋斗有我”系列主题活动,“学做小雷锋 情浓爱心站”、“献礼建党百年·童心筑梦生长”等活动,引导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情感。同时开展“儒香少年心向党 童心智创乐生长”第五届校园儒香文化节系列活动,不断推进体育美育劳育浸润计划,促进学生新时代新成长。1名学生区舞蹈金奖第一名;1名学生区工艺金奖第一名;学校获得2021年度“小手涂画梦想 大胆绽放光芒”——致敬建党100周年公益画展优秀组织奖。
4.实践劳动,掌握技能体验成长。安排专职教师落实好四五年级每周一节《劳动技术课》、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班内)设置劳动岗位、开展“学做小农人”“生涯巡回周•爸妈进班来上课”、“百里运河 童心守护”、“24节气下的劳动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感悟节气劳动魅力,懂得劳动最光荣。此外,推进“儒香耕乐园”之班级学农小基地启动、耕种、挂牌、竞赛等活动,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
5.栀子花开,呵护心灵健康成长。以“栀子花开快乐成长”项目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完善心理日常管理,成立思言小学栀子花心育中心组,上好2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课,开展好个别辅导工作。开展了2021“我是一朵栀子花”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3次心理广播,4次心理讲座,2次小小心理辅导员队伍培训,一二年级开设“身体红绿灯”专题性别教育课,三四五年级开设“身体的秘密”专题性别教育课等等。学校心理工作刊登在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杂志上2021年2版,2篇论文刊登。
6.三位一体,构建合力育人网络。以推进“三个注重”为载体,凸显“三位一体”育人功能,建立三支队伍“平安家长志愿者队伍、膳食管理家长志愿者、家委会队伍”,针对热点、难度、疑点召开相关会议,达成共识。强化家长学校课程,开设“家校共育 润心慧心 健康成长”、“小学三个关键期,家长如何助力孩子学习”等7次专题教育讲座,传递家庭教育新理念,指导科学育儿好方法。邀请华师大艺术教育助教麻莫久举行“家庭舞动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发现孩子成长的潜在性”“生长德育”论坛,加强亲子互动,发现孩子的潜能。教师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发表在奉贤教育科研版上。
四、乐雅课堂,提高教学质效
1.多元课程,五育并举精彩纷呈。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构建“儒香•生长”课程体系,完善学校三类课程。本学期共开设非遗类、诗琴画艺类、体艺科创类“快乐星期五、330”特色课程50多门。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学科继续开展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篮球U9女子获得第五名;5位同学参加篆刻评比区级获奖,学校荣获“学史明志 不负韶华”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园优秀篆刻作品评选优秀组织奖。越剧参加区学生活动节评比,1人次获奖;作品《闻鸡起舞》参加国潮来袭文创活动。
2.校本教研,助力教师拔节成长。以“求实效”为主要目标,深化完善《“深度汇谈”对话模式下的校本教研机制的创新实践》项目,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启动了每月一次教研组长培训,规范了每周一次的学科备课组活动,班子成员“沉入”教研加强指导与检查,提高教研质效。开展了自然、劳技、语文、体育区级教学研讨活动,期末语文、体育深度汇谈教研展示,探索思言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3.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校采用“走动式”教学管理,开展每天教学巡视指导。学校建立教学视导制度、推门听课制度、“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的常规管理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力以赴提高“家常课”质量。学校下功夫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环节的常规制度,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4.聚焦课堂,不断提升教学质效。本学期举行“乐雅杯”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探寻“乐雅”课堂。五年期教师考核、见习期教师基本功系列评比等活动进一步聚焦课堂,提升教学品质。“乐雅”课堂的构建,教学质效的不断提升,也使我校在2021届毕业班学业水平调研中取得2A1B总分A的好成绩。
5.作业管理,全面落实减负增效。根据“五项管理”要求,修改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做到作业管理“四坚持”:坚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习惯;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探索可供选择的弹性作业;坚持统筹协调,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观,实现由重视作业的“量”到重视作业的“质”的转变。本学期校长室、教导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共进行了4次常规检查反馈,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质量与作业的时间,减负增效。
6.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未来发展。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现有成效和发展需求,开展了纳米黑板、纸笔课堂、电子班牌等培训活动,8位教师参加了区级信息化项目培训;依托信息技术,组织语、数、英、体育4门学科开展了与贵州结对学校远程教研活动以及2次与日本学校结对交流活动。本学期共25位师生参加了市区级信息化各类项目评比,学校也顺利入围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答辩环节,并以此为契机,全校教师完成在奉贤教育云平台个人空间的资料上传,一人一课例的上传率近100%;申报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21年奉贤区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学校也荣获新一轮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7.科研引领,提升教师成长高度。引导教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践”的科研意识,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本学期,1个区级重点课题立项,3个区级一般课题立项,3个区级青年课题立项。3个课题申报区十二届课题成果评比,2篇论文发表在市区刊物上,1篇论文入选参加市级黄浦杯教育活力征文,3篇教案入选参加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优秀课例,4篇随笔在奉贤教育“新成长漫笔”一栏推出。
8.体卫艺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响应“五项”管理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严格实行“三(四)课、两操、两活动”,每天保证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有序开展下午大课间活动,优化了“思言小学体育锻炼记录评价本”,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健康生长。定期组织视力、龋齿、健康体检,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卫生意识。结合学生活动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凸显汉唐古典舞、书法、击剑等品牌特色。
9.悦享阅读,营造诗意书香校园。营造人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一方面发挥图书馆的主渠道作用,增量提质馆藏图书,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另一方面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加强审核把关,凡进必审,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写进校纪校规并严格执行。
五、集团联盟,优质均衡发展
1.把脉诊断,精准指导提高教学。依托精准委托管理和南小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开展送教上门和教学视导活动。教科院实验小学送教了语文、体育课,精炼的语言,扎实的训练,让我们的青年教师佩服不已;说课评课研讨,进一步感受到教学设计的巧妙独特,师生互动的自然流畅。同时,专家与学科指导中心成员走进英语、数学课堂,直面问题,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研读教材和驾驭课堂能力。
2.教学评比,比学赶超展示风采。南小教育集团组织开展了NSF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我校六位教师参赛,并承办了数学学科的专场评比活动。最终,顾煜庭获一等奖,王健获二等奖,徐鹰、余妍婷、狄佳妮、何佳英获三等奖。教育集团的教学评比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搭建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
3.活动展示,携手国潮致敬传统。南小教育集团以“国潮智创 永远跟党”为主题承担了第六届学生活动节自主项目展示,多姿多彩的特色课程吸引来宾主动参与,各校的情景剧、舞蹈、朗诵、走秀等节目把科技与传统巧妙融合,弘扬贤风贤韵,以赤诚童心向党献礼。
六、安全护航,营造和谐雅园
1.应接尽接,筑牢免疫安全屏障。本学期,面对新冠疫情防疫新要求,学校加强宣传动员,让全体教职员工正确认识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去,做到应接尽接。截至目前,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73人,除6位妊娠期和一年内哺乳期的女教师,其余全部进行了新冠疫苗接种,接种率达92%;为学校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安保、保洁、食堂工作人员共20人,其中1人特殊体质未接种,其余全部进行了接种,接种率达95%。学校整体接种率达93.5%,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更好保护师生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2.防患未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安全意识,面对疫情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维护体育器材和其它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学校通过安全校园广播、安全专题教育、告家长书、小视频等形式,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强化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结合全国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教育契机,精心组织疏散演练、防震演习、主题班会等活动,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3.规范财务,强化后勤服务保障。严格根据上级有关法规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根据预算合理安排经费,细化品牌项目、专项经费的支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后勤教辅人员的学习和管理,抓细节,抓效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走后勤精细化管理之路。
奉贤区思言小学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