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思言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1-12 来源:思言小学

质量立校  特色兴  向着儒香乐生长

奉贤区思言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南,坚持“给每一个孩子恒定的爱”办学理念,立德树人,传承经典传统文化,科研引领,聚焦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深化学校两大特色品牌项目,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向上、向善、向美”的新时代文雅小言子,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高品质发展。主要目标定为如下:

1.强化后疫情常态下的安全教育,构建和谐平安、智慧校园;

2.夯实“以会代训、议事代培”培训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3.完善“诗琴画艺”儒香生长课程,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内涵;

4.推进“三新”论坛、深度汇谈教研模式,培育儒雅教师;

5.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变革,提升“乐雅”课堂质效;

6.创新“生长德育”新模式,完善“校园一卡通”评价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师德建设,铸师魂强师能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结合“我为奉贤奉献什么?”大讨论、大实践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三新”讲坛、参观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持续开展“童心母爱”师德主题教育。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五不准”》为准绳,重温“儒雅教师25条标准”,以每月“儒雅之星”评选、每年“十佳儒雅教师”评选为载体,培育“四有”好老师。

2.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组织教师阅读《教育的情调》、《学习宝典》系列丛书等书籍,开展阅读分享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素养。依托第二轮精准委托管理和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邀请名家大咖来校作讲座报告,丰富“三新”讲坛内容,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

3.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学校将在 “三笔字练习”、“微课制作”、“语言表达”、“学科本体知识”等方面,强化培训和练习,通过比赛和展示,提升教师专业基本功素养。

(二)队伍建设,搭平台促成长

1.加强班子团队建设。通过中心组学习,深化“以会代训、议事代培”模式,完善跟岗培训制度,提高班子成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科学、体现成效。

2.发挥骨干示范引领。发挥学校特级教师、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精准委托管理和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继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优质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借“智”聚力,打造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引领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3.助推青年教师发展。深化青年教师工作坊团队建设,继续做“何丹锋青年教师工作坊”、“杨佳班主任工作室”、“和雅班主任工作坊”的新学员招收和培训工作,加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与学习,促进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4.抓好见习教师培训。进一步完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工作,通过“一徒多师、一师多徒见习期教师带教活动,加强对见习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通过开展见习期教师每月汇报课、期末“亮相”活动,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使带教工作有实效、见实绩、出成果。

(三)立德树人,塑品牌乐生长

1.注重行规养成教育。全面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的自检自查工作,积极做好全国文明城区迎检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规守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卫生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垃圾分类、公筷使用、文明餐桌教育、集会礼仪、课堂纪律、课间活动等训练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训练、天天有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2.深化“贤文化”教育。利用好区本《i奉贤.贤文化》、校本《走进言偃》开展读本教育活动;推进“小言子看社会”生涯启蒙项目,通过“追忆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在系列体验活动中感知社会中的“贤人、贤物、贤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言子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培育家国情怀。

3.推进德育品牌项目。一是推进“生长德育”创新模式项目落地,本学期打造班级生长角、学校生长区等,不断把“生长德育”的理念落地彰显,让生长角和生长区成为学生汲取生长力量的好去处;同时搭建“生长德育”论坛平台,增强教师、家长、社区德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总结、反思德育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家校社合力育人。二是推进“汉唐古典舞”特色品牌项目,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汉唐古典舞”美育课程系列,为儒香校园增添活力。

4.发挥活动教育功效。以少先队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少先队活动为阵地,联合共建单位(德育基地)等三位一体力量,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活动、“学四史”活动、“我爱家乡·红色寻根”等系列少先队寻访、考察实践活动,引导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爱党、爱国情感。以“小言子积分卡”一体化评价为载体,发挥少先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作用。

5.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家庭教育为阵地、社会实践为拓展,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素养。深化班级(中队)包干区清洁工作、《中国教育家庭报》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儒香耕乐园”劳动基地,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好心理教师队伍,做好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团辅和个别心理辅导。针对行为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增强自生长能力。疫情期间严格执行教育部发布的相关精神,关注“托底”教学,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以及作业难度,确保师生身心健康。迎接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复验等工作。

7.协同家校社共育人在《新城学校间“家校共育”联盟体运作机制的研究》课题引领下,发挥家委会在家校共育和优化育人环境中的作用,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继续开辟好家教网上学习途径,利用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专家直播、家教好方法推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争创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四)课程教学,抓常规提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严格控制周总课时量和周活动总量,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尤其确保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品德与社会、艺术类、社会实践等课程(活动)的规定时间,教导处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专课专用。

2.抓实教学常规管理。以行政领导蹲点年级为单位,抓好“五环节”过程管理,以“推门听课”、“年级视导”、教学研讨课、“一周一小查”等方式,真实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基于实证的课堂教研和指导;强化1-3年期教师的课堂跟踪与指导,有效提升教学质效;强化对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和转变,提高教学质效。全面推进《语文》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和研究,积极参加教材教法培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本学期胡艺青将参加2020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3.打造“五乐三雅”课堂。充分利用委托管理和集团优质资源,开展“五乐三雅”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基教评”评价机制、“小言子积分卡”的激励评价内容,开展“五乐三雅”课堂教学评价研制,以评价引领课堂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效。

4.提高教研活动质效。充分利用“空中课堂”优质资源,加强研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提升教学品质;组织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困惑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尤其重视作业设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以及“乐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教研;积极参加区和集团学科教研活动,在学习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效;以《“深度汇谈”对话模式下的校本教研机制的创新实践》项目为支点,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能力。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申报区合格教研组。

5.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以学校德育三大课题为引领,做好各类课题的立项、过程性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提炼。以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切入口,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深层次思考。每位教师可从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评价等方面撰写论文,也可围绕教研组内的研究方向撰写学科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6.优化校本课程建设尝试“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重点开发“布艺布趣”、“儒香耕乐园”、“STEAM小创客”课程群建设,培育校本特色课程;开设“篆刻”、“冰壶”课程,深化“指尖非遗”、“古典戏曲”、“击剑课程,提升课程建设品质。

7.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结合“二十四节气“寻找名字背后的故事”、“儒香耕乐园”等课程,实施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 “我玩我做我变为学习层级,开展“我的活动”、“我的记录”、“我的发现”等探究实践活动,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8.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云课堂建设与应用”项目实施,加强智慧云课堂建设,人人上传优质课;开展第三届“兖矿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微课宝”培训活动,提高微课制作质量,服务于教学;做好“校园一卡通”试行工作,优化评价体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加强体卫艺科工作切实抓好“四课、两操、两活动,开展好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重视健康教育,举行校园体育节暨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深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控制学生近视率、肥胖率,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10.重视语言文字工作。通过主题活动、新书推荐、阅读活动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用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继续推进“我爱古诗词诵读亭领读者”和“悦读留声机”等APP的推广使用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对一年级任课教师和见习期教师的培训、一年级新生和家长的培训,有序推进“学习准备期各项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后勤保障,讲规范重服务

1.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完善防疫“两案十制”,加大防疫相关知识培训力度;储备足量的防疫物资,加强管理、科学使用;落实每日因病缺勤统计上报工作;严把校门关,落实错峰错时上下学、就餐制度;加强校园环境清洁整治,做好全面防疫消毒;合理安排师生日常活动,减少人流聚集,确保校园安全。

2.规范实施项目建设。加强学校基建维修工程质量监管,加强暑期维修后绿化养护、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尽量把损坏降到最低。规范实施品牌特色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资源教室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儒香校园。

3.严格财务内控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合理编制预算,规范使用每一笔经费;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合理开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加大学校资产管理力度,尽量减少学校各种设施设备的损坏和资产流失。

4.营造安全健康校园。把好食堂、饮水卫生安全质量关,确保每一个孩子吃得安全、营养、健康。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落实校园环境卫生、疾病防控、消防、禁烟等各项工作。

5.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明确教辅人员职责分工,做好卫生保健管理、档案管理、图书馆管理、专用教室管理、微信推送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关注师生需求,为教学一线、为师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020年8月27日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