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及市区两级德育工作精神要求,结合区十四五发展和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筹划年,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着力推进“生长德育”工作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集体获奖:
2022年9月获区2022年生态文明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常见鸟类识别项目(奉贤赛区)组织奖;
2022年10月《红途少年志 共同爱护“家”》获2022年奉贤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
2022年11月《借智聚力 专业护航》获上海市学校应急救护工作优秀案例。
个人获奖:
4位班主任指导学生中国故事、童谣征集、公益画展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
2位班主任获2022年奉贤区教育系统十佳思政教育工作者,特授予均瑶·奉贤育人奖;
2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
2位教师的《“贤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小言子看社会”为例》、《“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低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研究》在2022年奉贤区首届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
1位教师的主题班会《我是家庭防疫小组长》获得2022年“生命.家国.责任”线上主题班会征集活动(小学组)优秀奖;
10位教师的亲子互动微课发表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
1位教师的《记忆达人》心理课,在2021学年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1位教师的案例《一个多动症孩子的家校共育实践》荣获2022年奉贤区融合教育案例评比三等奖;
1位教师的市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提升小学生心理素养的行动研究——以“我是一朵栀子花”班心课为例》完成结题。
3位同学获“奉贤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学生参加德育条线各类比赛活动9位国家级获奖、21位市级获奖、22位区级获奖、16位镇级获奖。
二、经验和措施:
(一)管理育人
1.加强队伍培训,提升管理效能。学校依托“施建英名师工作室”“德育骨干团队生长营”及“新雅班主任团队”三大平台,共开展6次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周1次班主任例会,开辟德育工作简报、12篇“班级行规风采”、9篇“新雅星光”星级班主任事迹展示等,围绕班级日常管理、居家学生行为习惯、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劳动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家庭教育等问题进行经验分享互助学习。并以庄祎、王文则、黄燕三位班主任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引导每一位班主任从身边的案例展开,学会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处理问题和总结经验。本学期2位教师被评为2022年奉贤区教育系统十佳思政教育工作者,特授予均瑶·奉贤育人奖。
2.重视防疫安全卫生工作。学校重视安全工作,建立以校长、书记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分管防疫副校长为工作小组组长,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组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布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师生健康屏障。本学期,共开展3次全校性防疫演练,共计28位教师完成了核酸采样和扫码培训,每日做好师生的健康情况上报,包括学生信息表、教职员工、第三方人员信息表、学校总表、每日核酸检测人数表等,动态调整师生员工及同住人信息。
3.全员导师培训实践齐开展。本学期继续完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架构,建立新一学年的校本培训和研修内容,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全校1254名学生人人有导师。为不断提高教师的认同和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期初邀请上海市普教所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枫,为全体教师作主题为《推行“全员导师制”,共筑“成长守护网”》的线上专题讲座,让每位教师更加明确教育工作者“教学”和“育人”的双重身份。另外开展了《心手相牵 温暖向前》、《我是校园小主人文明创建共参与》、《玉兔迎新春 爱心齐送到》三次特色活动,在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小主人翁意识。
4.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二十四节气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等系列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情感。本学期开展了学校第八次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通过竞选投票最终产生了13位新一届学校大队委员。此外为进一步发挥新版“小言子积分手册”评价,以评为促,形成教师、学生、家长成长共同体,争做全面发展的小言子。本学期建立小言子积分兑换超市,通过大队委员值班制,开展常态化积分兑换工作。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完成学生成长手册填写,通过组织学习,检查记录,让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发挥激励的作用。
5.优化工作迎创建。为全面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的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复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规守则,使用《文雅小言子 礼仪我先行》,开展了2次“文雅小言子行规训练营”,1次全校教师培训,12次班级行规风采,一年级入学适应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卫生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垃圾分类、公筷使用、文明餐桌教育、集会礼仪、课堂纪律、课间活动等训练活动,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训练。并以一周一小查、每周行政值日制,每周德育室行规专项检查等机制做到天天有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6.重视心理干预。栀子花心育中心组对一年级每一位新生和各年级新进转校生进行《心理档案》建档。组织开展好每周1节班心课,每月1次栀子花心里广播,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好谈心谈话工作。本学期发布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导、“迎接新学期一起来成长”、“珍爱生命 阳光生活”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专题活动,10月接受区里“用心关爱助力成长”关爱学生督导等。在线教学第一时间开展了“开启在线教学 守护身心健康”心理主题辅导,每周一次班心课。微课《孩子受到欺负,家长可以这么做》发布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心理课《记忆达人》在学年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1位教师的市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提升小学生心理素养的行动研究——以“我是一朵栀子花”班心课为例》完成结题。
(二)文化育人
本学期结合全国文明城区、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还通过校园宣传栏、儒香耕乐园、大课间活动器材屋、班级黑板宣传栏、班级课表、图书角等环境布置营造,班级集体活动的展示、班级特色项目的评比等活动,创设班级团结向上的成长氛围,不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本学期共进行3次“向言班级”评比。
为进一步做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好书法名家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用好区本《i奉贤·贤文化》、校本《走进言偃》读本和教案。以品牌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了二楼节气长廊、三楼科技长廊,优化一楼书法长廊,认真开展“校园儒香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民族一家亲”等系列活动,推进儒香诗意、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12月“在线教学”期间,开展五个“一”亲子活动,分别在“居家作息习惯”、“居家近视防控”、“居家劳动教育”、“居家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和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三)活动育人
本学期融合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在“体质小达人”、“水火箭”、“读书笔记”等趣味系列活动中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活跃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齐读非凡十年 喜迎二十大召开”,让师生感受上海速度,体悟时代变化,激发师生爱党爱国情怀,共同喜迎党的二十大,为祖国献礼;参加“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认识到了爱眼护眼的重要性;参加“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防毒、拒毒氛围;此外,还组织开展了防范邪教、节约粮食、劳动教育、宪法宣传、国防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认真组织做好开学典礼、少先队代表大会,开展了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庆教育;开展一年级入学适应期阶段成果展示活动;规范言子学堂诵读;推进小言子演播室等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儒香校园文化熏陶中浸润心灵、活跃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本学期,学生参加德育条线各类比赛活动9位国家级获奖、21位市级获奖、22位区级获奖、16位镇级获奖。4位班主任指导学生中国故事、童谣征集、公益画展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2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学校获区2022年生态文明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奖;《红途少年志 共同爱护“家”》获2022年奉贤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
(四)课程育人
坚持思政引领、整体育人。落实思政课是育人的关键学科,本学期进行了“道德与法治”课和“民族团结进步”项目融合开展的实践研究,在三、五年级中使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同时,认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引入,引领思政教师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利用主题班会课,从“立足小范围,眺望大未来”、“课内外联动,知信行合一”、“畅想强国梦,行动更落地”等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让教师们对思政课的课堂形式有了更多了解。且通过“小龙助教”软件,就道德与法治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开展了使用培训,提高了备课效率。本学期主题班会《我是家庭防疫小组长》获得2022年“生命.家国.责任”线上主题班会征集活动(小学组)优秀奖,10节微课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发布。
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程服务。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破解家长“操心事”,延伸学校教育综合服务。根据家长需求,学校将汉唐古典舞、足球、击剑、书法、篆刻、机器人等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发展品牌项目融入课堂,开展学科辅导、特色课程及延时看护“三段式”课后服务,“三时段”管理方式既做到了保障学生安全,也满足了不同家庭的课后服务需求。疫情防控后开展居家学习,全体老师跟进管理,对家长进行做好学生居家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本学期还开展了公共安全教育第一课、开学护眼第一课、天宫课堂系列等“栀子课堂”系列共15课次,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浓厚学习兴趣,更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积极向上的种子。
关注真实情境,丰富劳动课程体验。学校以校本学材《节气中的劳动》为指导,结合学校二十四节气主题综合实践特色活动,开展融合育人课程体验。用心打造学校节气长廊,将节气百科、诗歌、谚语等内容挂置于长廊内,将学生作品、成果展示放置于展架上。结合书法、绘画、摄影、诵读、舞蹈课程,开展“节气”相关活动,呈现学生作品和丰收采摘的农作物,营造节气氛围,使节气长廊成为隐藏在学生身边的隐性课堂。借助“儒香耕乐园”节气实践体验基地,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农耕劳动的快乐。学校将废弃用的种植架挂在东大道护栏上,创造性开辟儒香耕乐园班级学农小基地,29个班级共有29个小基地。每块小基地种植不同的蔬菜作物,并根据不同的节气调整不同的作物,由班级进行日常的管理,让孩子在充满民俗文化的情境中收获幸福感、体验感和成就感,依从节气,自然生长。
(五)实践育人
参与社区治理 助力文明创建。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文明创建尽一份力,本学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了金汇镇社区治理活动“争先夺星·我是小小‘治汇家'”系列活动。学校还认真开展了“垃圾分类大实践,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组织学生线上参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施行三周年集中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还组织学生以“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为主题,结合消防吉祥物“蓝小帮”,创作消防安全科普宣传作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绘画出心中的“绿书签”,倡导孩子们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
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结合“农民丰收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秋分至 迎丰收”,走进大自然,拥抱秋天,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让孩子到现场亲近自然,增长知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和技能。结合日常生活劳动,落实家务劳动,做实校园劳动,开展多样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重点推进家务劳动清单、班级小岗位、班级包干区清洁工作,校园值日岗、志愿服务队等。使用好《节气中的劳动》手册,新一轮儒香耕乐园和班级学农劳动小基地,发挥节气信息化平台作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信息素养。本学期2位教师的《“贤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小言子看社会”为例》、《“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低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研究》在2022年奉贤区首届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
(六)协同育人
学习提升,家校共育:本学期增补了新一届家委,开展了4次全校性家长会,为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继续推进“三个注重”为载体,凸显“三位一体”育人功能,发挥好奉贤区数字家长学校平台作用,本学期全区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第8名。同时,分享了11篇家长育子故事,18位家长参与学校课后工作,此外还有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儒香耕乐园、校门口安全值日岗位、午餐管理、近视防控等工作,共同引领思言的孩子带着儒香走向未来。本学期1位教师的案例《一个多动症孩子的家校共育实践》荣获2022年奉贤区融合教育案例评比三等奖。
专业护航,校社共育。学校联合镇安全办,邀请齐贤司法所、翠翠法律服务工作室、齐贤派出所等专业部门的校外辅导员开展“守护成长 有法相伴”等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师生讲述邪教、毒品的危害,让反邪教、禁毒的思想在全体师生中生根、发芽、结果。为了更好地弥补学校教职员工应急救护能力的短板,学校联合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教结合活动,定期开展防控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提高师生对感染病防控意识。专业、定向、足量的培训,让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学习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案例《借智聚力 专业护航》获上海市学校应急救护工作优秀案例。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