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思言小学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陈红

利用暑期,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因为在学校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需要管理学。需要与时间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信息管理、项目管理、情绪管理、生活管理等打交道。教师如果不掌握这门学问,往往就会靠运气、靠直观、靠过去的经验办事。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教师就有可能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可行的正确的解决方法。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向有经验的管理者学习,向书本学习,力求使自己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都能有所新的进步,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学中不用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从课堂的点滴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不过,我们在爱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爱”的初衷。  

书中的精彩语录很多,王春晓老师对于习惯的认识,我感触颇深: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所以做一位老师,身正为范是多么重要。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这个理念,特别是在思言小学工作的一年,要求老师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早读课准时到教室,办公室及时处理各项工作,晚上钻研业务,用专注投入来感染我的孩子。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聪明的有爱心的好老师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