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奉贤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后,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奉贤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以服务好家长、学生为宗旨,把开展好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我校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
二、总体目标
1.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升我校公信力。
2.对每位学生负责。以“放学后延时服务”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权华
副组长:王士勇
成员:陈红、施建英、何丹锋、钱钢、张辉、仰绿苑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为各年级主任及班主任,具体负责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陈红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放学后延时服务具体要求
1.服务对象。放学后延时看护服务工作主要针对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
2.服务主体。校内延时看护服务工作,有学校安排教师值日直接看护。
3.服务时间。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时间为工作日放学后到下午5:00的课后服务,并根据需求将课后服务的时间延长到晚上6点。
4.服务场所。学校图书馆和教师图书馆
5.服务内容。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下棋、自习等活动。
(1)自主学习课程。组织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或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等。
(2)兴趣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棋类、七巧板、触屏阅读等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6.服务流程。调查摸底——家长申请——学校审核——合理安排志愿教师——重新组班——无缝衔接。
(1)调查摸底。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通知的精神。教导处对家长下班晚、无法及时接学生放学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好统计。
(2)家长申请。家长和学生有意愿参加延时看管服务的,要由家长书面向学校申请,学校向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发放《延时看管服务申请书》。
(3)学校审核。根据家长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召开家长会告知家长看护的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对具备条件按时离校的,要在规定时间放学。
(4)合理安排志愿教师。学校积极做好教职工层面对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动员,根据家长申请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师资力量,通过教师自愿申请,合理安排每日志愿教师的人数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提高放学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重新组班。将参加延时服务的学生根据年级组成规模不超过45人的“临时班”,安排志愿者教师,放学后,志愿者教师在相应场所进行延时服务。
(6)无缝衔接。实行签到流程,志愿者教师负责接待家长到看护点接孩子,家长孩子互相确认后,才能离开校园。
五、放学后延时服务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护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5)看护教师要做好看护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护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6)对看护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将以加班的形式在绩效中加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