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17周教师外出教研活动安排(2021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源:思言小学

17周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活动安排(小学)

2021217

2022年中小幼学校“上海市青年教师研究课题”立项和结题修改指导活动


时间:202268日(周三)15:00

内容:2022年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立项和结题修改指导会议

对象:

1、立项教师:(请准备好申请书)

奉贤中学李丹        景秀高中陆青        景秀高中方宇 

奉浦中学朱贝妮      崇实中学陈梦倩      肇文学校顾毓雯    

西渡小学计悦        江山小学罗洁         南桥小学—刘志香   

育贤小学—王志刚       青村小学—周欣晔

教育学院陆宣天      教育学院朱娜    

解放路幼儿园倪尤霞  小蜻蜓幼儿园王偲妍  兰博湾幼儿园顾佳妮

2、结题教师:(请准备好结题报告、相关附件资料等)

奉贤中学王欢        致远高中杨宏波     惠敏学校慕蓉    

教育学院浦秋萍      绿叶幼儿园季晓凤   金阳幼儿园宋佳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521 904 214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2022年61


1.体育

时间:

202267日(星期二)下午1300

内容:

主题: 聚焦新课标   打造智慧体育课堂

                    ----奉贤区小学体育在线教学研讨活动(四)

1.微讲座

  《聚力赋能学练赛  探寻“云端”新成长》     西渡小学   费 良

2.教学研讨

  《游戏:人体造型》       二年级            西渡小学  戚思解

  《民体:花样跳短绳》     三年级            西渡小学  石东春   

3.互动研讨

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卫必成组织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    (倪伟)

备注:

1.会议号到时发到教研组长群

2.提前10分钟进入会议室并修改备注名(学校+姓名)

2.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小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活动1

时间:第1767日(周二)下午1330

内容:专题讲座《领悟新方案:幼小衔接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惠闵)

地点:腾讯会议:999527865

对象:1.分管教学副校长  2.教导主任 3.项目负责人 4.探究型课程教研组长

5.中小学两类课程中心组:顾爱英(古华小学)  祝彩萍(金水苑小学)  冯盼盼(塘外小学) 

刘佳宁(明德小学)  李红(奉城一小)    群(实验小学)  潭东华(教院附小)

陈英(肇文学校)  沈宏梅(实验中学)  张海燕(华亭学校)  王敏芬(汇贤中学) 

姜黎莲(光明学校)  顾菊仙(育秀学校) 毛健秋(洪庙中学) 相启明(弘文学校)

姜丽萍(肇文学校)

6.小主综培训班全体成员(见下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序号

学校

姓名

1

胡桥学校

朱燕群

21

学院附小

周诗羽

2

阳光学校

王芸

22

平安学校

钱琴

3

育秀学校

汪耐寒

23

县中附小

黄弘

4

解放路小学

孙晓凤

24

钱桥学校

顾莹

5

奉城一小

俞璟瑢

25

帕丁顿学校

张建丽

6

三官堂学校

张俊

26

古华小学

王卫芬

7

金水苑小学

祝彩萍

27

华亭学校

王丽红

8

思言小学

何丹锋

28

弘文学校

顾虹

9

西渡小学

倪志敏

29

庄行学校

沈维艳

10

青村小学

陆颖

30

江海一小

卢瑾文

11

头桥小学

屠响军

31

江山小学

朱琴

12

新寺学校

王卓慧

32

肇文学校

杨莹

13

邵厂学校

张繁

33

齐贤学校

许妙丽

14

洪庙小学

顾韩意

34

西渡学校

李念慈

15

塘外小学

冯盼盼

35

明德小学

刘佳宁

16

邬桥学校

蒋雨琦

36

南桥.恒贤

王晶雯

17

五四学校

唐冰

37

四团小学

申宏宇

18

柘林学校

金晓薇

38

奉城二小

刘冰冰

19

海湾小学

王文意

39

肖塘小学

陈烨

20

实验小学

倪群

40

星火学校

龚鹏程

41

育贤小学

陈立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

3. 关于举行奉贤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何丹锋

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评选的通知

为了及时总结小学低段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区域整体试点推进的阶段性成果,培养教师关注课程体系设计意识,提升教师自主开发、设计课程能力。区教育研究中心特举行奉贤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评选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1)格式:主题活动方案+相应的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包括(主题概述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实施、主题评价,具体要求见附件1);活动设计包括全部的活动(活动对象、活动时长、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活动环节、评价等,具体要求见附件2)。

2)上交:各校至少上交三份,“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我”各一份(电子稿+文本),文本交孙群英老师收,电子稿交至ftp孙群英文件夹2022年教师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评比。

3)截止日期:2022627日。

4)曾经参加过市区级评比或获奖的材料,不得参加本次活动。

附件1: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要求

  主题活动方案要关注课程整体设计意识,包括主题概述、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实施、主题评价.

具体要求:

1.主题概述包括主题意义(包括是否符合国家、学校、学生发展需要)、已有基础、学情分析等。

2.主题目标要求三维目标凸显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课程特征,凸显相应阶段学生必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主题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单元内容、活动任务等。每个单元主题要呼应项目目标,每个单元内容要源自学生生活,每个活动任务之间要有关联。

4.主题实施包括实施条件、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等。课程实施时间明确、空间开放,实施方式体现活动性,实施策略适合项目特点。

5.主题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方法等。评价内容要呼应目标;评价方式要多元,强化学生自我评价,要关注活动过程与表现;评价方法要重过程,操作要求要明确。

2:活动设计要求

一、总体思路

素养导向,强化问题探索与解决(经验获得与应用),关注小幼衔接,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明线是学生易感的活动与任务,暗线是问题呈现、探索与解决,将经验唤醒、积累与必要的知识学习自然融入。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可立足主要环节有一些变式):

主要环节

内在功能

基本要求

外显形式

1.情境与问题

从学生生活出发提出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创设真实的或类真实的情境,提出关联学生经验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隐含关键问题

情境-任务-问题

(任务驱动,问题可由学生提出)

情境-问题

2.体验与感受

问题导向开展各类体验性活动,让学生有所感受,唤醒学生经验,获得完成任务的新的必要基础(唤醒经验,积累经验)

以感受、体验、调查、游戏、阅读等方式获取指向关键问题的经验;可以用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间接的方式(视听资源),但不能直白地告诉学生

参观

访问

考察

调查

游戏

阅读

视听

……

3.合作与探究

通过合作,应用已有的经验和基础去解决关键问题,完成主要任务

应用经验去操作,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多元方式、不同程度地呈现问题解决方案;强化合作学习;不能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活动

小设计(画图)

小调查

小实验

小制作

小创造(知识迁移)

小倡议/公约

……

4.表现与交流

展示、交流问题探索与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促进经验分享与凝练

关注活动过程、结果与经验展示,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其中

作品展示

评论员

小舞台

竞技场

……

二、活动设计模板

活动对象:

活动时长:2-4课时

目标:

撰写要求:

从学生角度陈述,不要出现教师角度的“组织”“引导”“帮助”等词

纳入条件并具体化,注重体验与经历,可把主要任务写出来

呼应指导纲要中的课程目标,强化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

资源:(可适当考虑信息技术和工具应用)

环节

任务

实施要点

情境与问题

如:

观察与发现:小金鱼怎么生病了?

创设情境:金鱼仰躺,生病了……

提出任务:设计适合金鱼生存的鱼缸

引导学生提出关键问题:影响金鱼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体验与感受

如:

原因大搜索

实地探访与观察:

或采访饲养员:

或查阅资料/看视频材料:

在学生探索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凝练经验

合作与探究

如:

设计生态缸

绘制概念图

制作鱼缸

表现与交流

如:

鱼缸展示台

开展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设计思路与过程,引导学生突出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学生应用经验对作品进行点评与反思。

评价: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

4.音乐

1)时间:

202268日(周三)上午9:00

内容:

活用摘星学习单 构建有效在线课堂 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堂教学研讨4

1.互动课堂教学实录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哦,十分钟》          执教:育贤小学 黄曼婷

2.主题交流

《丰富课前发布 助力云端课堂 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西渡学校 董洁莹

《巧设摘星学习单 助力云端新课堂》          上师大奉贤附小  李玥

《“菜单式”艺术实践活动设计激发学生个性化潜能》   南桥-恒贤联合小学  陈佳

《聚焦在线分层教学 赋能学生能力发展》      泰日学校 赵倩男

《分层多元评价 提升学生音乐实践效果》     南桥—恒贤联合小学  陆静

3.教研小结

对象:

全体音乐教师 时培宏、董书凝、姚诗雨

地点:

腾讯会议(项青青)

2)各位老师好:本学期第二次市级网络教研活动于516日开始。

活动内容:学习各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室推荐的在线教学优秀课例实践设计文本及相关视频。

活动要求: 1. 完成培训资源学习,完成1-2篇跟帖任务。 2. 结合自己的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参考课例续写格式,试着梳理撰写一份在线教学课例。

      请各位教师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及时登陆上海教研在线学习,于610日前完成本次网络教研心得体会发帖并截图保存,教研组长打包上传至项老师ftp市级网络教研5-6月的文件夹内。附上海教研在线网址:https://shanghai.3ren.cn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202261日星期三

第17周教育培训管理中心通知

通知一:尹彩丽、张辉

师干训工作会议通知

定于67日中午12点召开师干训工作会议,主要是布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请各校师干训领导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如师干训领导无法参会,请务必安排一位相关负责老师参加会议。

本次采用腾讯会议形式,会议号:410-272-761,会议密码:1234



通知二:

区级网络课程开班学习通知

全校教师

区级网络课程报名工作已结束,将开始开班学习,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课程二:中小幼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学习时间:2022年66日—202276

.学习网址:https://cn202231011.stu.teacher.com.cn/

.登陆账号:f+师训号,例:f10123456787

.登陆密码:123123

说明:各学段的老师登录平台后会自动匹配相应学段的课程,无需选择学段。

 五.学习咨询

1.师干训领导网络课程QQ工作群

请各校师干训领导加“2022年奉贤区中小幼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咨询QQ工作群,群号:757399472(请以“学校+实名”申请,每校一人仅限师干训领导),培训期间可在工作时间咨询疑问,平台工作人员会予以解答。

2.每周在各学段QQ工作群发布学情,请各校领导及时关注。

3. 全国继教网服务电话:400-812-1228


17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通知

通知一:

心理通知

时间:6月9日(周四)(13:30-17:30)

内容:医教结合ADHD儿童个案督导   

专家:孔丽、肖福芳

对象: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施建英、陈佳丽

      2.多动抽动工作坊学员  名单如下:

地点:腾讯会议号:454 842 798

联系人:钱月兰(13916658516)

通知二:

关于2022年度区级一般、区青年教师研究项目

及校级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与研讨的通知

各基层单位科研室:施建英、陈芬

为进一步加强区、校级教育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发挥学校科研室职能,指导和推进课题中期研究,交流和分享课题中期成果,经研究决定,于2022年6月至7月上旬组织开展针对2021年度立项的区级一般、区青年教师研究项目和校级课题中期成果线上交流与研讨活动。(区级重点和市级课题的中期交流与研讨,依然以学段中期研讨与展示的形式进行,具体时间由学段科研员和学校一起商定)。区级一般课题、区青年教师研究项目和校级课题的中期成果交流与研讨要求如下:

1.请各单位科研室督促本单位相关课题负责人根据项目申请书和开题论证意见,认真做好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梳理和总结工作,指导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整理阶段性研究资料,填写中期成果交流反馈表中的有关内容(《反馈表》见附件1)。

2.学校科研室组织安排的指导老师(可以邀请联盟体单位科研室主任或区域有关学科专家等)不得少于3位,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决定交流研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论证指导组成员应针对课题负责人提出的研究困惑及课题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等方面,提出切实的指导性建议。参与中期成果交流的各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自始至终全程参加本次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科研项目负责人交流的长处和指导老师的点评、指导。

3.中期成果交流与研讨后,课题研究负责人应依据论证组意见,修改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后续研究思路。学校科研室负责人填写好有关指导意见以及本次科研活动记录表(记录整体指导活动情况)(见附件2),并收集好相关资料,即活动记录表、课题中期报告、课题交流反馈表(校级课题报告和反馈表由学校存档,不用上交)统一于2022715日之前上交一份给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顾婧老师(教育学院3号楼东401室)。

4.中期成果交流与研讨活动的有关资料积累将作为课题结题鉴定和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希望各学校科研室主任和各课题组负责人予以重视并加以保存。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