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推温馨班集体创建
奉贤区思言小学和雅班主任工作坊学员 胡艺青
班主任是管理人的工作,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所以,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但是,当班级这艘航船驶入正规的航道,并一路收获丰收和美景时,班主任工作又是充满快乐的。怎样当好班主任?如何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温馨班集体?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自从加入到学校和雅班主任工作坊以来,专业的理论学习,名师的案例引领,团队的出谋划策,让我对温馨班集体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班级的实践之中,对班主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在工作坊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了班级文化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风的外在表现,它具有导向、陶情、育美、健全人格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育人功能。因此,创建温馨班级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在“温馨班集体”创建工作中,我结合工作坊的学习要求,以“依从节气 自然生长”为主题,构建班级文化,开展班会教育,组织诗歌吟诵,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班级文化品位,使班级文化植根于师生心田,使班级文化成为师生温馨的学习乐园。
一、文化育人——彰显班级特色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学习了解自然、敬畏自然、学习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班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打造“小暑”文化,以“小暑韵荷香”为主题,展开班级文化布置,呈现了一幅幅喜人的画面。
画面一:班级节气布置角,传承文化我先行
首先,我召开班干部会议,提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班干部研讨布置方案,然后挖掘部分具有国画、书法特长的学生进行创作,收集素材后进行投票推选,优秀的作品将在班级文化布置角进行展出,并奖励创作者小言子积分卡的奖励。班级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创作,书法、国画、水彩画作品纷纷出炉。在其过程中,我们也感受美,创造了美。我还利用午会课时间进行民主评选,最终5幅作品进行美化教室。学生在作品观摩、学习中,也加深了对“小暑”这一节气文化的认识。
画面二:撑起一把爱心伞,阴雨天气传温情
俗话说“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过后,会有一段连续的阴雨天。班级中的学生经常会忘带伞。在同学们的提议之下,我一边鼓励有条件的孩子回家后多拿一把伞,一边组织家委会的爸爸妈妈们用身边的卡纸、彩笔绘制出爱心图案的面板,挂上挂钩,将一把把爱心小伞放置在班级的温馨角,同时,建立班级公约和爱心伞管理办法,让每一把爱心伞有借有还,营造“温馨教室”。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小暑的气候文化,更从爱心伞的互助中,体会到班级的温情。
二、活动育人——感受文化底蕴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领同学们更好地走进节气文化,体会先人智慧,感受文化底蕴。同学们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在班级活动中,提升了活动育人的成效。
画面一:开展专题班会课,感受小暑文化情
结合学校儒香文化节展示活动为契机,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小暑韵荷香”微型专题班会课。了解小暑小知识,读懂小暑物候与农事,倾听小暑的传说与习俗,吟诵小暑时节的课内外诗词,以及动笔画荷花,写诗词。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课上,动手动脑,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增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集体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许多学生在课后,产生了浓厚的文化情结,自己也专门收集了不少关于节气的资料,并在班级中继续交流与分享。
画面二:歌声朗朗诗词美,循着节气乐成长
在音乐老师的配合下,我班开展了“班班有歌声”歌曲诗词吟诵活动,唱《节气歌》、吟唐诗《小池》,全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会唱。在课前2分钟的预备铃中,也将《节气歌》和《小池》的吟唱进行了延续。在上课前,伴着优美的吟诵声,孩子们低吟浅唱,静心等待,有些孩子摇着头,喝着调,颇有一番小古人的韵味。通过这样的吟诵活动,给平时繁忙的学习注入了不少的快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孩子们体验着节气变化,感受到了成长带给大家的愉悦。
三、协同育人——传递温暖真情
德育即生长,是萌生的文化与爱的润泽。温馨班集体的创建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鼎力配合。沟通交流,真情传递,让家长成为班级发展的同行者,达到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共同愿景。
画面一:家校群里促沟通,生活实践共分享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除了体现在学校中,还体现在家校的互动联系上。随着节气的变化,家长们在孩子的带动下,也愿意走进自然,发现规律。清明踏青、谷雨品茶、立夏立蛋……孩子们将在家庭中的体验通过QQ群传递给班级中的每个小伙伴,一些同学甚至利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进行活动。班级的节气文化拉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传递着最真挚、最美好的情谊。
画面二:平等相待多关注,电话声中传情谊
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在我的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是随迁子女,特别是小强,身上总是脏兮兮的。每到这个时候,他的身上总会传来难闻的臭味,许多同学避之不及。经过家访我才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特殊家庭,父母都是双职工,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来照顾孩子,家里的租房条件简陋,没有洗澡的条件。在晚上六点半,我总会给这个孩子带去一个电话,了解他的情况,和他进行沟通,也让他的母亲多关心他。慢慢地,他也能够打开心扉,和我说说心里话,身上的衣服换洗勤快了,学习态度有了好转,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画面三:守护一条回家路,有你有我更温馨
时至小暑,绿树浓荫。放学后,一些孩子总爱在学校里玩耍一番。这天,已经是晚上6点多,我们班级的小殷同学依然在学校里等待着爸爸妈妈。其实,他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平时我尝试与其母亲进行沟通,可电话迟迟无人接听,这天也不例外。于是,我和副班主任一起开车送到了他家宅基地的路口。当我们牵着他的小手走回家,家里一片漆黑,没有一个人等候这个孩子。在晚上,我终于打通了这个母亲的电话,知道了母亲一直要加班的难处。母亲也感受到了为了孩子要改变生活的现状,主动提出要调换一份工作,为孩子留一盏回家的灯。
以一颗春风般的热情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能升起不落的太阳。“教育是慢的艺术”,温馨班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信在班主任工作坊的学习与熏陶中,我们也会和孩子一起不断成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