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总结交流稿
校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启迪学生智慧,为学生搭建不同课程,让他们从不同的课程中去体验,去探究。那么我们一起再明确一下什么是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它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我们学校始终围绕办学理念在不断开展和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现就本学期主要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以做“减法”的方式,剔除一部分课程,另新开设一部分课程满足学额不断增加的需求。经调整,本学期,330课程17门,少年宫课程7门,快乐星期五课程33门。对现有统计课程按照学校课程建设分类需求进行合理分类和规划,保障各类学科知识点的均衡。将课程按学科特色分布上,划分为“330”、“少年宫”、“快乐星期五”课程;按课程分类均衡发展的需求上将课程科目划分为体育类、科技类、非遗传承类、美艺制作类、学科辅导类,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求课程的多样化。
二、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优化校本课程建设,尝试“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重点推进“布艺布趣”、“儒香耕乐园”、“STEM小创客之家”三大项目化课程。同时继续扶持“指尖非遗”、“汉唐舞蹈”、“鼓号队”、“击剑”特色课程的梯队建设,发挥课程引领能力,为发展学生个性奠定良好基础。又以冰雪项目进校园为契机,组织三四五年级385人次参加参加上海市2019中小学冬奥知识竞赛及体验活动,并作为奉贤区学校代表赴东方绿洲参加冰雪总决赛。
三、本学期,相关课程共12次参与了台湾、嘉兴等各级来校参观交流活动;19门课程参与了期末拓展型课程展示静态作品收集、12门课程进行了动态视频的拍摄。此外,篆刻、汉唐舞蹈、书法、言子小法庭课程、越剧近90名同学参加了市、区级参观展示活动。学校还开展了小初衔接课程观摩、作家进校园、“悦读留声机”、足球友谊赛等系列活动。本学期,学校荣获了“一章一典”校园优秀篆刻作品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1名同学获得全国空手道45kg级冠军,4名同学市级获奖,14名同学区级获奖,2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四、不足与反思:
校本课程建设是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培育学生兴趣特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但做好校本课程建设绝非易事,我们不能只注重校本课程的数量,忽视了内容和内涵建设。我们往往存在着普通“兴趣班”教学无所谓的意识思想。鉴于课程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自主设计课程内容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有着课程意识。从教学内容来看,我们会往往觉得手中无教材,所以上什么、怎么上、需要什么材料等都缺少思考,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急匆匆的应付了事。教学内容之间缺少联系,今天想到上做个指南针,明天想到做个纸飞机,想到什么上什么?有时想到了还由于没有材料不得不放弃。我们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也在尝试不同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是否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擅长面来进行校本科目内容的设计和申报,把语数英、音体美整合进校本课程。如我们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有的课堂种植又有的器材制作,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一些探究性学习的元素。再如,繆晓旭的衍纸作品非常的好看,那如果能结合我们的24节气来设计规划?可以尝试本节气段的有什么花朵去搜集资料、花朵的特性、花朵的寓意、尝试制作、再找一点花朵节气的词语来作为作品的题目。。。。这样,整个内容设计或许会更加鲜活,过程更有趣,课程的教学目标,阶段目标,课时目标也会更清晰,对应的评价也会更多元,收获也更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