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思言小学 徐俊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思言小学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四年级第一学期)

执教者:思言小学  徐俊

教学目标:

1、 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内容以及字母表达式,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让学生参与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发现过程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1、出示思言的操场

这么美的地方是哪里呢?出示操场图

计算:长方形长60米,宽30米,如果长再增加10米,现在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解答并列式

师板书并提问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60+10)×30=60×30+10×30

2、出示思言的校服

四年级1班有5位同学新转来,需要购买校服,冬装每套170元,秋装每套165元,班主任一共需要代收多少元?

生计算并汇报

板书:(167+170)×5=167×5+170×5

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创设求长方形的面积和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

1、举例探索规律

像这样的算式,你能再来举例吗?

学生写一写类似的等式,并通过计算,验证左右两边是相等。

2、不计算,判断两个算式相等。

3、用字母表示规律

模仿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

ab×c=a×ba×c

4、引出乘法分配律

板书:乘法分配律  

5、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联系旧知,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举例介绍乘法分配律在我们之前学习的时候就已出现。

【设计意图  学生在已初步得出规律的基础上,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填一填

432+269)×12=432× +269× 

×(39+456)=15×□+15×

×△+○×△=(□+□)×

2、思维敏捷,连一连。

66+34)×47            ①20+4)×25

②20×25+4×25             ②25×40-25×2

③ 25×(40-2)            ③ 66×47+34

                           ④66×47+66×34

3、选择上述题包中的一组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数的特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4、合理选择,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38×99+38

【设计意图】练习题既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进行练习,又对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有所体验,最后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让学生有初步感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42×26+25×26+33×26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60+10)×30=60×30+10×30

                                    167+170)×5=167×5+170×5

 

教案说明: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在本节课教学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随后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习感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