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变成画 奉贤区思言小学 孙怡蕾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思言小学

汉字变成画

奉贤区思言小学  孙怡蕾

【选材背景】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汉字是其承载者,传播者,见证者,昭示者。国画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汉字和国画两者结合将碰撞出美丽绚烂的火花。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传播、弘扬和创新,这是我们思言小学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任务,学校着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视“琴棋书画”课程实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书画的兴趣,着重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欣赏的培养,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升学生艺术品位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中的第二课。本课是以书法为主的创意想象课,强调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美化装饰,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字和水墨画的丰富变化。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对墨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汉字的演变已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能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魅力。但是,如何通过对象形文字的想象装饰,达到书画结合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设计一些有坡度练习,比如通过先欣赏、先在平板电脑上尝试练习,然后再在纸上画的方法,以此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学习书写和绘画象形文字,并通过国画表现手法创作蕴含象形文字的画面。

2、在欣赏中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平板练习书写和绘画设计,在笔墨创意中将象形文字变化成一幅国画。

3、感受平板技术的设计便捷,感悟笔墨书写与创意国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笔墨将象形文字创意成一幅国画。

【教学难点】

墨色要浓淡相宜,布局要错落有致,学会运用多个象形字组图。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展台、示范底纸、毛笔、中国画墨、颜色、调色盘,舔笔纸、示范作品(3幅)吸铁石若干

学具:平板电脑,美术书、毛笔、垫子、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 揭示课题

环节一:视频欣赏,认识象形文字

1、观看视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一边看一边想有哪些象形文字?

2、学生交流。

3、教师归纳:象形文字是中国最初的文字,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为了记事的需要,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化而来。象形文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环节二:观看视频,了解象形文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

1、出示“鱼”的视频。

2、板书:汉字(出示课题的一部分)。

二、尝试体验 学习创作

环节一:尝试书写象形文字

1、学生在pad上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评析学生作品。

环节二:教师示范,汉字变成画

1、教师示范构图。

2、通过与学生交流后出示:多字组合 错落有致 浓淡相宜。

环节三:学生尝试运用平板电脑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学生在平板上尝试。

2、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点评。

4、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再次修改作品。

三、动手实践 完成作品

环节一:教师示范,实践演示

教师示范讲解。

环节二:学生实践:汉字变成画

1、学生在纸上创作作品。

2、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点评

五、教师归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汉字变成画

构思奇妙

浓淡相宜

错落有致

 

教学设计说明

如今,孩子们普遍熟知手机,电脑,平板的使用,而对于中华名族文化的瑰宝——书法和国画知之甚少,对于汉字的起源更是了解平平。教师了解到身处于这个时代中孩子这种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课,将书画教学与平板授课紧密联系,在古今智慧的碰撞下,期待着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本课属于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第三单元“有韵味的水墨画”中的第二课。本课是以书法为主的创意想象课,强调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美化装饰,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字和水墨的丰富变化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运用平板练习书写和绘画设计蕴含象形文字的画面,并通过国画表现手法创作蕴含象形文字的画面。

教学时,教师由了解象形文字,认识象形文字,书写象形文字,设计组合画面,绘画作品,评价讨论,总结拓展环环紧扣,逐步深人,由易到难,过程清晰,方法适当,指导显得扎实有效。

1. 视频欣赏,揭示课题

    通过视频欣赏,观察有哪些象形文字,目的是快速架构一个古朴厚重具有浓浓韵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速沉浸于浓浓书香氛围中,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象形文字的的来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之后的学习做良好的铺垫。

2. 尝试体验,学习创作

教师摒弃传统课堂“一言堂”的做法把课堂。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平板上书写象形文字,体会笔墨独有的韵味。了解到墨色有浓淡之分,墨线有粗细之别。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想学、乐学、好学。

通过欣赏总结教师的范图,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在平板上通过想象进行设计构图。平板创作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设计构图,可以局部修改调整。画是需要进行修改的,就这样满满地会出现一张不错的草稿设计图。

3. 动手实践,完成作品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把作品通过笔墨画在宣纸上,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美,着重进行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艺术欣赏的培养,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的目的。

4. 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作品完成后,即时了解孩子们学习状况。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立足于鼓励进行专业指导。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思维严密性、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进一步发展。老师的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案,尽管设计很详细,那是为了老师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孩子们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应对。

5. 教师归纳,课堂总结

最后,教师对于课堂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升学生艺术品位的目的。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