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上第八单元 课文
【课题】26 灰雀
【教学总目标】
1.认识“宁、胸、脯、惹、仰、渣、或、者、惜、诚”10个生字,会写“雀、宁、郊、养、粉、仰、渣、谷、粒、男、或、者、冻、惜、肯、诚”16个字,会写“郊外、养病、跳动、仰望、欢快、谷粒、男孩、或者、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教学技术和学习资源运用】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脯、惹、仰、渣、或、者、惜”9个生字,会写“雀、宁”等15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4.能找出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初步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1)学习“雀”字。(板书:灰雀)
(2)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一: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灰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
(板书:列宁 男孩)
3.简要了解列宁
【设计说明: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通过寻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搭设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
三、研读课文,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1.出示学习要求二:
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2.交流反馈。
(1)相机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①抓住“每次”“都要”“经常”“仰望”,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相机出示: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①抓住“找遍”,体会列宁心情的着急,感受他对灰雀的喜爱。(板书:着急)
3.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并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为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心理作铺垫,落实教学目标。】
四、品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
1.出示学习要求三:
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思考:灰雀去哪儿了?
2.交流反馈
3.学习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1)出示句子: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①关注省略号,体会男孩紧张、害怕的心情。(板书:紧张)
②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
但他却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体会列宁心理。(板书:担心)
②指导朗读。
(3)出示句子: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①理解词语“本来”。
②体会男孩不敢讲的原因。(板书:犹豫不决)
(4)出示句子:
可是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②体会列宁此时的心情。(板书:惋惜)
③指导朗读。
(5)出示句子:
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体会男孩心理变化。
(6)出示句子: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①关注感叹号,体会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肯定和强烈。
②关注提示语,体会男孩急于表明自己决心的心情。(板书:下定决心)
③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从整体到局部,分步揣摩人物内心,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轨迹。】
4.初步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想象说话:如果是你当时在场,你会说怎样的话让男孩把灰雀放了?
(2)理解列宁这么说话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
五、课堂总结
男孩这般肯定,列宁如此相信他,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11—13自然段,把疑问记录下来,先自己想一想,再问问同学和老师。
【设计说明:总结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再次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巩固本单元语文要素。】
【板书设计】
26. 灰雀
列宁 呵护 男孩
着急 紧张
担心 犹豫不决
惋惜 下定决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诚”,会写“诚”字,会写词语“诚实”。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男孩的诚实与天真,进一步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3. 能找出体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进一步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教学过程】
略